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从甲骨文发现至今,已整整120年。10月18日起,教育部将首次在国家层面组织开展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一片甲骨惊天下
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
甲骨档案是以古代龟甲、兽骨材料形成的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现存商朝甲骨刻辞是商王朝档案的重要组成,是殷商统治者在占卜活动中和其他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录。
甲骨档案的发现有一个过程,它的历史价值也并不是某年某月发现后就被认知的。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至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大量发掘出土。它的出土,不仅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最直接可信的原始材料,而且为古文字学、古代自然科学、宗教等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这些被发现的甲骨文,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历经120年,甲骨学已然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门国际显学。这3000多年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前赴后继的研究学者
自从出土,甲骨档案的研究便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甲骨档案的研究甚至形成了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甲骨学。在研究的学者当中,最为出名的是“甲骨四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相关研究著作包括《铁云藏龟》(刘鹗)《殷墟书契》(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等。
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一代又一代学者将甲骨文研究接续传承,让这门古老的学问不断结出新的研究硕果。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学术方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实施;甲骨文书法和甲骨文实物走出象牙之塔,使学者的研究成果走近大众、走向世界。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关注:“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做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真可谓“一字千金”!重奖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不仅使献身学术的才俊之士收到鼓励,而且说明甲骨学者们还有破译文字的无限潜能和创造力。甲骨文字的释读研究是无止境的。
甲骨文研究步入“云时代”
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10月18至20日,在安阳成功举办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正式发布“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是在当代甲骨学领军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平台的设计、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由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施完成。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该平台是世界上现有的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是甲骨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从上线之日起免费对时间提供服务,为甲骨文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提供数据支持。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为甲骨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甲骨文的缀合、释读都将是革命性的进步。
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
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有15万余片,能识别出来的有6000余字,历经几代学者努力研究,能准确释义的有1500余字。从已识别的甲骨文文字来看,它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记录了殷商时期祭祀祖先、农作物丰歉、天时气象变化、战争胜负,乃至生育、疾病等社会和生活内容。但是,很多人仍然觉得甲骨文很遥远、枯燥。近些年,在推进甲骨文和汉字文化传承、普及、走向公众方面,许多人在做积极尝试。
在安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化·传播·创新”甲骨文文化传播与发展主题论坛,围绕如何推动甲骨文的文化传播和创新设计,如何让甲骨文在互联网时代焕发青春,如何被更多人喜爱而展开讨论。
论坛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展示了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及甲骨文创意表情包,还将古老文字制作成动画、贺卡,甚至做成嘻哈歌曲,截至今年9月底,甲骨文表情包在互联网上的发送量已经达到132万次,下载量超过16万人次;小象汉字的创始人刘良鹏介绍了他如何从孩子的需求中看到甲骨文文创的价值,从而设计了广受欢迎的《甲骨文游戏字卡》;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常务副院长桂帆介绍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加入甲骨文元素,通过形象的描述,让文字在学习者的脑子里构成一幅画,让文字鲜活起来;被称作“汉字叔叔”的美国人斯睿德展示了他建立的汉字字源网站,通过将甲骨文、金文等古汉字扫描录入,建起了一个古汉字数据库,广受欢迎……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诠释了如何真正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让甲骨文从高深学问走入大众文化,体现出甲骨文独特的时代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基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精神血脉中。
甲骨文研究任重道远
如果不了解历史,就无法活在当下、活出未来!甲骨文研究既是回顾,也是展望。它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的贡献,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120年前甲骨文发现之初,正值积贫积弱的晚清,当时出土的不少甲骨被外国人巧取豪夺,蒙尘异国他乡,给我们留下无尽的伤痛和遗憾。而今天走出国门的甲骨文书法和实物,不仅带着文化自信,而且担负着文化使者的重任,底气十足地向世界展示3000多年前的殷商文明,讲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故事。120周年,我们的文化探寻旅程仍在继续,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肩负起历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