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5月,安阳城解放。
7月,安阳市人民政府接收安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改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校址在安阳市西大街,校长袁觉民。半年后,迁至马号街2号。
1950年
4月,中共安阳市委在安阳师范学校体育场举行“安阳市中等学校共产党员公开大会”,公开了党的组织和在各学校工作的30多名党员名单。
6月,美国发动朝鲜战争;8月,安阳师范学校师生上街宣传;并参加安阳市两万人反美大游行。
9月, 袁觉民任安阳师范学校支部书记,并组建新民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支部书记赵自堂。
10月,安阳师范学校师生为抗美援朝踊跃捐款。
12月至1951年7月,有28名同学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
3月,安阳师范学校党支部正式成立,路富知任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袁觉民,宣传委员贾建西。
1952年
春季,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学校进行“三反”学习。
当年,河南省、平原省合并,12月校名改为“河南省安阳师范学校”,校长路富知。
1953年
2月,安阳师范学校迁至新址——安阳市第二区南关门牌一号,即文明大道老校区址。
邺县、安阳县两师范合并,改称安阳第二师范学校,后与安阳地区第一师范合并。
9月,安阳专署女子师范学校撤消,其初师4个班并入安阳师范学校。
秋季,招收专科学生,开设语文、数学、生物三个专业。
1954年
本年,根据省教育厅指示,选送安阳市师范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15名,进入高等师范院校学习。
1955年
秋季,学校开展了“肃反”运动。
安阳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刘清被选为安阳市人大代表。
1956年
春季,举办初中师资短训班。
暑期,部分毕业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赴新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秋季,招收专科学生,开设语文、数学、生物三个专业。
1957年
10月,校名改为“河南省安阳第一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安民,校长朱景汉。
12月,改名为 河南安阳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
10月5日,校名改为“河南省新乡专区第二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
易名为河南安阳师范学校。
本年度,撤消安阳地区建制,安阳市由新乡地区领导。
1960年
8月,学校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支部书记徐大明。由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安阳第一师范学校为省重点学校。
1961年
5月15日,安阳一师、二师合并为 “ 安阳师范学校 ”, 支部书记李芝泉,校长朱景汉。
7月,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压缩人口,缩短文教战线的指示精神,精简了许多教职工、学生,支援农业第一线。
1962年
本年在全校开展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热潮。
10月,在安阳师范学校设立小学教师进修班。
1963年
2—3月间, 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活动。
7月,李芝泉被任命为校长。
秋季,解放军“硬骨头六连” 的代表来学校作模范事迹报告。
1966年
招收中学班。学校临时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夏庶民。
12月1日,经安阳地委常委研究任命侯德臣为安阳师范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2月6日,安阳地委任命王增然为安阳师范学校革委会常委,党的核心小组成员,教改组组长。
1969年
学校筹建校办工厂。
1970年
10月,根据毛主席“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阶级参加”的指示精神,安阳市革命委员会选派225名工人教师,进入各学校任教。
1971年
3月,安阳市师范学校,交由安阳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4月,省地市召开教育革命座谈会,要求学校坚持“五七”指示的教育方针,不但学工、学农,而且要学军。学校军训。
1972年
2月,安阳地委决定,把安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收回地区,仍归安阳师范学校领导。
学校党的核心小组成立,宋云任组长兼革委会主任,王万里、袁训任副组长兼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学校设灵堂举行哀悼;18日,师生参加在市北关广场举行的十万人追悼大会。
1977年
学校党的核心小组调整,组长李新发,副组长王万里、黄彦修。
11月安阳市建立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恢复高考、准备招生。
安阳师范学校恢复高考,开始招收大、中专班学生。
1978年
9月23日,化学实验楼破土动工。
12月28日,我校由中专升为大专,被国务院命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学制三年,设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史、艺术七个学科,学校规模960人。